切換地區 [ 四川 ] 歡迎訪問祥蕓官方網站!
184 8200 1949成都購公墓     拼團享低價

行業動態

當前位置:首頁>購墓資訊>行業動態

【殯葬文化】由“入土為安”到“入心為安”

時間:2022-03-14   訪問量:1841

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,它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而逐步形成,倘要移風易俗,難以畢其功于一役,因為有些習俗在本民族看來是不可侵犯的。就中華民族而言,入土為安即是如此。

入土為安的習俗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形成條件,它說明代代沿襲、賡續不斷的傳統符合過去中華民族的生存方式。毋庸置疑,入土為安委實是我國早期農業民族的一種適應與策略。

在我看來,入土為安起源于兩點:一是人們對尸體的恐懼感。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,“消除乃至摒棄恐懼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生存下去的情感”。因為尸體不能久存,一俟腐爛就會帶來污染,尤其是患傳染病而死去的尸體。恐懼感導致人們本能地遠離尸體,以此來躲避危險,尸體入土就杜絕了這種可能性。二是至親情感的驅動。朝夕相處的親人離世,鮮活的軀體變為了僵硬的尸體,人們難免有恐懼感外,還有一種不愿從此陰陽兩隔的牽掛。因此便出現了土葬,把親人的尸體埋葬于地下,在地面上筑墳,以供祭祀憑吊。入土為安猶如葉落歸根,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回歸于生于斯養于斯的一片土地。

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,城市化高歌猛進,人口急劇增長,土地日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。于是人們開始提倡火葬,將骨灰埋入地下。這種先火化后土葬的方式,依然滿足著人們入土為安的心理需求,且大大減少了對土地的占有面積。

然而,我國不少民眾依然想方設法選擇傳統墓葬。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管理滯后,土地的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,傳統殯葬觀念根深蒂固,傳統墓葬的偏好等等,這些原因導致了某些城市屢屢出現私埋亂葬的現象。近期《半月談》雜志披露,位于東部沿海某著名國家5A級旅游景區,近年來東側山體被一片墓地包裹,墳頭滿目,墓碑林立,600多處6.5萬座違規建造的墳墓四處散落,山林被肆意蠶食,大煞風景。但我們應當承認一點,在不少大中城市,經營性公墓土地存量不足,部分公墓因無法擴地,陷入無地危機,只能限量銷售,這也變相推高了墓地的價格,相對而言,自行擇地入土的成本較低。

自不待言,要人們從心理上改變甚或放棄傳統習俗,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但既然傳統的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,那么某些習俗也就不得不與時俱進,殯葬也是如此。集節地、環保、生態于一身的綠色殯葬雖說推行艱難,但最終將成為未來殯葬事業發展的主流。土地資源日漸緊俏,一些新型葬式相繼面世,并不同形式與程度上挑戰著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。樹葬雖說也入土,但占地甚微,且有改良土質的作用;壁葬、塔葬,根本與土地無緣;海葬連骨灰都奉獻給了大自然。

近年來,不少名人寫下生前遺囑:死后火化不保存骨灰,只留一兩件象征性遺物給親人。對活著的人而言,固然無法放棄對逝者長久的思念,但區區一處墓穴又如何承擔得起我們心底深處的刻骨之情?世界上沒有一樣具體的東西可以永不毀滅,唯有精神才能永存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對親人的思念只能深藏于心靈深處。在心靈深處,陰陽對話,那里才是逝者的安息之家。

概而言之,死后的軀體未必入土為安,無論是以什么樣的方式,讓其回歸自然即可。對逝者的思念,重在入心為安。

相關信息

最新資訊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惠州市| 铁力市| 古蔺县| 大宁县| 准格尔旗| 扶沟县| 花莲市| 临猗县| 芒康县| 鹤岗市| 宜丰县| 合水县| 宁强县| 平遥县| 白山市| 武城县| 新泰市| 梁山县| 绥棱县| 漾濞| 府谷县| 鹤峰县| 青田县| 广宗县| 岫岩| 鲁山县| 隆化县| 饶平县| 仪征市| 腾冲县| 宁德市| 礼泉县| 建瓯市| 沙河市| 南陵县| 茌平县| 平罗县| 道真| 兴城市| 文成县| 尉氏县|